在web3,我们还能以连线来反连线吗?

date
Sep 21, 2022
slug
flx
status
Published
tags
媒介
crypto
Gilbert Simondon
summary
控制论、连线、关系与物质
type
Post
notion image

(一)

控制论几乎是今天思考技术媒介问题无法回避的主题。麦克卢汉、基特勒、弗拉瑟等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都与控制论有着直接的思想联系。70年代后,当控制论逐渐在美国工程和科技领域褪去热潮之后,控制论所带来的认识论影响扩散到人文、艺术、互联网等领域。与控制论运动中心最为接近的麦克卢汉,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注意到维纳和贝特森的文本,并且对使用控制论方法来研究传播媒介和社会组织的部落形式产生兴趣。在控制论之后,媒介实践和批评都需要在这样一个新的认识论基础之上来进行。 弗拉瑟在《技术图像的宇宙》提出,“所有存储介质都面临一个同样的困境,他们是物质的、自然的、受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约束的,所以它们与所承载的信息必定一同衰朽。只有在电磁图像出现之后,我们才能寄望于非物质的纯粹信息,期待它逃脱遗忘的诅咒”。线性媒介不抵抗熵增,侧重于媒介的物质性而非关系或结构,物质的存灭直接决定着沟通的有无。书本、石碑或者铁路轨道,均无法逃离总体熵增的趋势而走向功能的毁灭,外部的偶然性(遭遇水或火)可以轻易摧毁这一媒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线性媒介的战争,毁灭路桥等交通媒介成为瘫痪敌人的重要手段。而二战开始注意到信息和情报,而这最终也成为终结战争的关键。线性媒介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将其物质性基础暴露在环境中,这也构成线性媒介的矛盾,即物质的可靠性和脆弱性。 于是递归媒介(在弗拉瑟意义上)出现:信息的输入通过处理和寄存部件,产生输出并调节内部结构,从而实现局部的逆熵。数字媒介是控制论思想的实例化,其物质性的部分在视线中隐退,于是媒介的结构而非节点成为数字媒介的主要特性。当然不是说物质性的部分不重要,今天中心化的数据库和硬件设施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最大威胁。但从理论上而言,如P2p、IPFS,它们对现实物质性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 这种“连线“的意识贯穿了互联网延续至今的发展,正如网络所传达的隐喻,技术媒介的关系而非节点是数字媒介最重要的部分。而连线,同时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它暗含着去中心、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立场;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为结构化、中心控制服务。于是,结构-去结构,中心-去中心的二元组,可以诡异地统一在对连线的共识下。 现实印证着这样一种怪异的情况。如果你去过前阵子在大理的web3.0大会,又或者你认识一些活跃在左翼这个旗号下的年轻人,你大概率可以听到他们对结构和中心化的抱怨,而他们应对这样一种状况的方式也是连线式的,通过“根茎”,异质性的连线来脱离总体化的力量。 但是,根茎式的策略似乎在现实的技术情况下不再奏效,反对者所组织起来的连线,总是轻而易举地被中心化力量改造成为更大结构的一部分。这是控制论范式所预定的结果,机械的有机主义将偶然性纳入自身,(许煜,2020)最终反对者与被反对者共同走向了一个潜在的目的:稳态。对于中心化的结构而言,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共享着同一种组织的方式——“连线”,正是因为这种对于连线的诡异的共识,使得一个去中心社区可以被纳入中心。这个改造或者转换的过程通常很容易,不过是将一个去中心的社区拔起、再重新“语境化”。 因此,如果不思考“连线”作为实践的媒介基础这一点的话,我们似乎很难摆脱这个总体化的结局。

(二)

如前面的分析,连线总是带有一种意识,即关系或者网络要比物质或节点重要。物质在关系中隐退,同样的,社交的物质基础在社交媒体的连线中隐退。
然而,对象并不可被关系所穷尽(就像哈曼说的那样)。尽管人总是在关系中被定义,但关系始终无法替代人。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对象就大于并且包含着关系,好像除去对象在世界的连线之后我们还可以获得一堆关于对象的本质的东西一样。此外,对象也同样不是与关系相交,好像关系所凝聚的主体部分地与主体重叠,而除了重叠的部分之外,关系可以通过诸如符号、文化的方式增殖出主体所不具有的部分,而主体也始终保守着一块不可通过关系化进行解释的纯粹内部领域。
这两种分析方式都不是我想要的。
加洛韦曾经将思考关系的哲学家分为两类:“那些优先考虑和迷信关系,以至于它失去了很多意义的人(特别是德勒兹、怀特海或拉图尔的追随者),以及那些将关系边缘化,而支持其他总体概念的人(梅亚苏的偶然性,或拉鲁埃尔的one)。”(Galloway,2015)
凭借加洛韦对战场的清扫,我想问的是,我们是否可以不在关系-物质、连线-节点预先分裂的思维中去思考和实践?
物质与关系总是在对象中不可分的部分,它们不是包含或者相交的关系,而彻彻底底是同一个整体。
在西蒙东的哲学中,关系,或者说前个体中的潜力,它不是虚拟的(virtual),不是仅仅具有现实化的可能性(如德勒兹),而彻彻底底就是现实的,是实在的。关系具有存在的价值:“关系并不是在A和B已经构成之后才把它们连接起来。它从一开始就有作用。它是他们存在的内部。关系不是一个偶然的特征,它在事后出现,给物质一个新的决定。相反,如果没有与其他物质和特定环境的关系,任何物质都不能存在或获得确定的属性。”(chabot,2013)这也就是说,关系从一开始就处在存在的内部,它既不先于存在,也不因存在而产生,存在与关系是一个整体。
如此一来,如果现实的反对实践,无法意识到自控制论到互联网所带来的“关系-物质”的先在分裂的话,似乎很难期待实践能够在异质性的连线中沉淀出具有破坏力的基础设施,而web3也只能是web3——作为web2的延续,仅此而已。

© Song Chao 2021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