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化思考媒介

date
Jul 5, 2022
slug
cgthskmj
status
Published
tags
媒介
Gilbert Simondon
summary
个体化、媒介、延迟-补全
type
Post
notion image
一直以来,媒介的概念处在一种相当割裂的状况。其一,分析性的和还原主义的方法无法通过朴素的实在论思维定位到一个终极的媒介实在,媒介与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诸多可以被定位为媒介的东西,这样的追究是无止尽的。并且,将媒介仅仅还原成为一堆粒子或者数据,对于理解媒介毫无帮助;其二,无论是媒介观念还是具体的媒介实例都不可能是静止和孤立的,它们始终在时间之流中发生着变化。其三,媒介不仅仅是通过内容或形式所呈现给我们的事物。根据朗西埃,媒介显然超出了器具(apparatus)的概念,与其说是媒介,不如说是媒介性,(Rancière,2001: 3)媒介性往往是比媒介更为重要的方面,它包含着对媒介在感知性塑造方面的思考,媒介可以视作是引入了一种媒介状态。
在《通向媒介本体论》中,基勒特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第一个将希腊语的介词居间(metaxú)转换为媒介(tò metaxú)这个名词概念的人。(基特勒,xx)基特勒认为尽管形质论未能考虑到媒介技术的问题,但亚里士多德又确实将媒介发展成了存在物。这一线索提示了关于媒介最重要的两种认知方式,将媒介视作是名词概念或具体的物,以及将媒介看成是一种连接和中介状态。媒介作为居间状态和居间之物,意味着在发生沟通的端口与端口之间,符号、数据被媒介这一中间体延迟了。沟通的双方并非无碍地直接进行心灵上的连通,而总是需要通过媒介才能实现沟通。相对于如天使般交流的这一人类理想而言[2],(彼得斯,172)在人类的交流中,媒介自出现起就是功能性缺失的。这种缺失除了在物理时空中加以解释之外,它还包括另外一层阐释学和心理学层面的解释:意义在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中总是无法被穷尽。对于沟通的双方而言,媒介作为中介总是有所缺乏的。一方面,心理内部抽象的观念无法整全地通过媒介来还原;而另外一方面,个体的媒介体验又有着差异化的阐释。
这种延迟(delay)和补全(complement)的运动可以用来解释媒介。
延迟是媒介通向持续个体化的动力:媒介之延迟欲求在未来被补全,然而又永远无法被补全,延迟的媒介在时间上因此指向了未来。文学作者总是试图想要去克服媒介自身的延迟(一些伟大的作者则看破了克服之不可能),读者也总是试图去穷尽媒介而获得整全的体验,但因为这种“读”和“写”的实践只能基于媒介来进行,对媒介之延迟的补全又只会带来新的延迟,即西蒙东意义上的个体化的残余,而正是这一补全后的残余将作为促使沟通进一步发生的动力,因此将个体化过程持续地推向未来。
于是,在一种“延迟-补全-延迟”的个体化运动中,媒介的操纵模式得以被揭示:它本身是一个不可彻底转述和理解的事物,一个根本性地延迟着的且处在不断生成中的事物。
在前个体(pre-individual)状态下,端口与端口,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着数据、符号、意义上的位差,这种差异欲求着补全。媒介连接差异化的个体,将原本潜在的关系现实化。但通过媒介所进行的沟通总是不足以让个体之间实现一种真正的同一关系,连接将带来个体间新的差异,从而向着下一次个体化敞开。

© Song Chao 2021 - 2025